《黃金時代》陳心遙
刊登於2014年9月24日《信報》副刊《視線所及》專欄
《黃金時代》這個名字,源自蕭紅1936年在日本療養期間,寫給其情人蕭軍的信箋:「窗上灑滿着白月的當兒,我願意關了燈,坐下來沉默一些時候,就在這沉默中,忽然像有警鐘似的來到我的心上:『這不就是我的黃金時代嗎?』」到底那是一個什麼「時代」呢?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黨終結軍閥割據的亂局,但對內受到共產黨的挑戰,對外要抵抗日本的侵略。文壇方面,左右相爭,以魯迅為首,富革命思想的作家群成立了「中國左翼作家聯盟」。當時,共產主義在人民心中是貨真價實的救國思想,他們相濡以沫,又各自崢嶸,真心相信手執一枝筆桿和胸懷一腔熱忱,就可以為後世締造一個完美世界。
短短三小時的影像提煉之下,湯唯給我們演繹了什麼才稱得上「命運顛沛流離」,被家族排斥、離家出走、幾歷水災、飢餓、戰亂,被情人背叛,被丈夫忽視,由黑龍江一直流浪到香港,青春的年紀卻配上多病的身軀,短短三十一年,用現今的眼光,絕對可以用「悲慘一生」四個字來形容。
但是,蕭紅終身圍繞着一群共志同夢的知己,和一代巨人魯迅及其妻結下忘年之交,與三個文壇才子蕭軍、端木蕻良、駱賓基先後留下千古傳頌的微塵往事;自己寫下《生死場》、《商市街》、《呼蘭河傳》等經典小說,在文學史上得到和李清照齊名的地位,這個角度又可說是不枉此生了。
這就是這部電影吸引之處,許鞍華只是娓娓道來一個傳奇才女的一生,裏面充滿大時代的矛盾、災難和不幸。各方文人處於資源匱乏,在現實的烈日下步步苦行,卻以一筆一紙,在夜燈下氣抱山河、馳騁千里。對照我們目前,人人不愁穿吃、自稱崛起,身懷花花綠綠鈔票排隊買iPhone的歲月,哪個才算得上是「黃金時代」呢?
做夢的年代,在電影裏,由蕭紅的逝世畫下句號。1942之後,蕭紅再也看不到人們終於實現的那個理想世界。諷刺的是,在那個世界裏,她的情人知己們,蕭軍、丁玲、聶紺弩、白朗、羅烽、駱賓基等等,都先後在文革時挨批挨鬥,景況慘烈、無一幸免。那麼蕭紅到底是幸,還是不幸呢?
那是由許鞍華重鑄的一個「黃金時代」,獨一無二。戀慕古情的人自然會看,憂傷今時的你,大概也會感動其中。